嘉祥石雕
時間:2016-10-27 16:33:22 點擊:次
嘉祥石雕
嘉祥石雕是漢族雕刻藝術之一,因山東省嘉祥縣產的石雕造型好質量高而形成了一個石雕集群,名曰"嘉祥石雕"。
2008年開始嘉祥石雕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6月,嘉祥石雕就登上了國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里是孔孟圣地;這里是禮儀之鄉;這里是孝義之邦;這里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麒麟賦予了它嘉美祥瑞的靈氣;這是一片文化深厚的土地。因曾子的誕生而留下的誠信仁義的純樸民風;這里總集的福蔭備至于嘉祥。(《左傳》記載,魯哀公于14年,在這里狩獵,獲一麒麟,取其嘉美祥瑞之所意,所以當地取名為嘉祥。)中國現存最早的石獅在嘉祥武氏祠內。 "武氏墓群石刻"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祠內栩栩如生的《十代帝王圖》,《水陸攻戰圖》,《中國大百科全書》取用的《伏羲女媧圖像》。
自古嘉祥"家家聞錘響,戶戶操釬忙"。中國嘉祥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嘉祥人民的智慧。
嘉祥特色石雕石獅子與勤勞,才可一直屹立在石雕文化的巔峰。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各類的石雕藝術品從這里,輸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每年產出的青石石雕藝術品中,有80%以上來自于嘉祥。1996年嘉祥被國家命名為了"中國石雕之鄉"。
說起嘉祥的石雕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早在東漢時期雕畫大師衛改的"選擇名石,南山處的之陽抉取妙好,色無斑黃,前設壇坦,后建地祠堂,雕刻文畫,羅列成行",使"武氏墓群石刻"流芳千古,被稱為中國古代漢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武氏祠內的一對大型石獅,是我國現存石獅中唯一有確切年代記載的石獅造型的藝術珍品,堪稱石獅雕刻的鼻祖:兩獅昂首扭頸,張口怒目。一獅左足還撫摸著一只惹人喜愛的毛發卷曲的小獅。這些都是由古代嘉祥石雕藝人創作的石雕藝術,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古代石雕的輝煌成就,展示了中華民族1800年前的高超的雕刻藝術水平,生動再現了漢代及漢代之前的社會生活,透現出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祠內十大帝王圖、水陸攻戰圖等畫像石栩栩如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評價:這些漢代石刻畫像都超過了同期埃及的石刻和希臘的瓶畫。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游客、學者前來觀賞、研討。嘉祥石雕工藝精湛,風格也是奇異,是歷代官府向朝廷進獻的貢品。
新時代的嘉祥石雕藝人對傳統的石雕工藝也是進行了繼承、發展與創新,吸收了木雕、玉雕等技術之長,運
嘉祥現存漢代石雕用高科技手段,以當地的天青石為主原料,輔以大理石、漢白玉等名石材為珍品,雕刻出千姿百態的現代工藝品。主要是以雕刻龍亭龍柱、瓊樓玉閣、飛禽走獸、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為擅長,在保持與發揚的傳統雕塑藝術之精華的基礎上,又賦予了現代雕塑的時代氣息,在海內外享有"巧奪天工"、"石破天驚"之盛譽。石雕作品也形成十大系列,陳列在湖南桃花源風景區桃川宮前的十大龍柱、安徽合肥瑤海公園的七仙女群雕、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風雨同舟紀念碑、國家財政部門前的巨雕,以及山東曲阜孔廟60平方米的大型壁畫"孔子事跡圖"等,均系嘉祥石雕的現代典型之作,無不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贊譽。嘉祥石雕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發展,盡管在新的時期呈現出鮮明的特色,但從整體上講,這一優秀傳統民間藝術及其地域淵源的藝術特點,已經與現代文明的節奏呈現出了一些極不協調的現象,一些造詣精深的石雕藝人年齡偏大,不再從事石雕藝術,致使一些傳統雕刻技藝失傳;現代雕刻工具的大量使用,使傳統工具和工藝正在逐漸退出,面臨消亡;受現代文明的影響,城市園林建設中使用的現代雕塑作品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石雕藝人更多的傾向于創作現代藝術風格的石雕作品,傳統的石雕藝術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漸趨萎縮。
近年來,嘉祥縣高度重視石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了大量挖掘保護開發工作,在縣城東關建設占地280多畝的嘉祥石雕藝術城,目前已入住石雕業戶88家;目前全縣擁有石雕專業村16個,大小石雕企業136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從 2004年開始,每年一度的"中國·嘉祥石雕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邀請國家、省、市領導、國內著名雕塑家、
嘉祥石雕大道上的起首牌坊海內外曾氏宗親、中外客商、國內其他石雕之鄉和各新聞媒體的代表參加,邀請國內外雕刻界著名專家學者對嘉祥的石雕創作進行指導點評;采取各種手段復興嘉祥的石雕藝術,請來中央工藝美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專家進行指導,請來海外藝術品專家和商人進行咨詢;建設了國際石雕藝術大道和石雕藝術公園,打響了石雕品牌,促進了石雕藝術的發展,使這一古老的藝術煥發出勃勃生機。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去嘉祥石雕靠的是遍布全縣的天青石。石材隨著石雕產業的發展而迅速被大量開采,但由于石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也許在一個區域的儲藏量可以達到幾十年或者上百年的開采時限,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達,這些資源的開采速度將越來越快,這些資源也將逐步枯竭。嘉祥從自身資源優勢特點出發,充分利
嘉祥石雕大道上的麒麟用藝術的力量,使嘉祥的石材資源通過石雕藝術手段得到增值,為此,嘉祥縣聯合國內其他"石雕藝術之鄉"的政府機構及相關企業機構就石材的限量開采、合理開采及石材的有效利用等科學保護開發石材資源的問題提出"嘉祥石雕宣言",從而率先在全國倡導石材資源的合理開采與利用,也為其他擁有豐富資源的區域針對未來的產業發展及其經濟發展起到樣板性示范作用。同時還尋找可替代自然資源的東西。自然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提升產業。
將文化融入產業,形成有特色的"石雕城市",于是嘉祥這座小城將會因為這些有文化有生命的藝術而興盛發展起來。"石頭既是卑微和原始的,又是珍貴和不可再生的,"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秘書長鄒文說:"嘉祥和藝術結合起來,是大自然的幸運,嘉祥用藝術拯救了大自然,也用藝術拯救了自己。"
圍繞做大、做強、做精、做特石雕產業,嘉祥縣建成了占地近千畝的石雕城,目前正在規劃建設高標準的石雕產業園,打造集藝術交流、工藝研討、產品展示、市場貿易于一體的綜合型石雕園區。聘請國內知名雕塑家擔任石雕產業發展顧問,采取遠程指導、技術入股、在嘉祥設立創作工作室等形式,更新石雕產品設計理念,提升石雕藝術品位和文化內涵。嘉祥縣與中國雕塑學會聯合,建立中國雕塑學會嘉祥藝術創作中心,聘請著名雕塑家為嘉祥石雕文化產業發展顧問,建立山東藝術學院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引進青年雕塑家和大學畢業生在嘉祥建立創作工作室,以提高嘉祥石雕藝術的研發水平。設立石雕文化產業發展基金,采取貼息貸款或資助、獎勵等方式,支持石雕文化產業發展。
為推進石雕藝術和產業發展,嘉祥縣通過設計制作大賽、精品展示、石雕文化論壇等,擴大嘉祥石雕的影響力、知名度。同時,嘉祥把知識產權保護納入日程,注冊"嘉祥石雕"原產地商標和著名商標,對獲得國家級名牌產品馳名商標的企業,縣政府給予重獎。通過石雕文化產業協會的行業監管,商標使用、技術交流、精品鑒定、價格評估等功能,維護行業經營秩序,倡導誠信經營,維護嘉祥石雕信譽。把文化創意融入石雕產業,立足大型城市雕塑,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由賣資源向賣文化、賣藝術的轉變。力爭形成"資源買全國、買世界,產品賣全國、賣世界"的格局。
下一篇:麒麟城*嘉祥石雕文化產業園